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L

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

罗安宪,1960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200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魏晋玄学。

担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

主要著作:

1.《老庄哲学精神》(专著),首尔出版社,2008年。

2.《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审美现象学》(专著),三秦出版社,1995年。

4.《中国哲学的世界》(合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6.《中国哲学史新编》(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7.《中国孔学史》(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8.《国学365》(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

9.《圣贤气象》(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论文:

1.《庄子人生追求新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2.《略论古希腊运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3.《略论文化的承传与再建》,《炎黄》19951期。

4.《反思与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5.《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6.《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8 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9年第3期转载。

7.《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

8.《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

9.《对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0.《圣人之学的探索》,《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

11.《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45期。

12.《庄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

13.《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博览群书》2001年第5期。

14.《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

15.《庄子论命与生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11期转载。

16.《庄子心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17.《庄子心性论》,(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64期。

18.《周易的养生理论》,《大易情性》——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9.《试论庄子的人生理想》,《道韵》第十一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

20.《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8期转载。

21.《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

22.《为师有为师之道》,《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

23.《整体与贯通》,《中国出版》2005年第6期。

24.《“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

25.《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评论》创刊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期转载。

27.《“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太原师范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3期下。

29.《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30.《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

31.《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路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228

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

33.《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4.《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

35.《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

36.《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

37.《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1117

38.《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

39.《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0.《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

41.《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

42.《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

43.《“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术研讨会综述》,《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