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L

刘新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新文,男,1972年生,江西莲花人。2002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张清宇研究员,论文题目为“系统Z的量化扩张及其对话语表现理论的处理”(2010年获“金岳霖学术奖·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20027月开始在哲学所逻辑室工作,从事现代逻辑研究;20067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07年被研究生院聘为硕士生指导教师;20076月至20095月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王路教授;2009年开始担任逻辑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兴趣为图式逻辑、模态逻辑、证明复杂性理论以及Ramsey哲学等。

 

联系地址: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

电子邮件:liuxw-zxs@cass.org.cn

 

本网页目录:

A、著述目录【2000--2010年】:专著、论文、译文/著、其他

B、社会兼职

C、参加的学术会议

  

A、著述目录【2000---2010年】

一、专著

1.         《数理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重点教材系列,张清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月;

2.         《图式逻辑》,初稿,20098月;

3.         Sheffer竖研究》,初稿,20097月;

 

二、论文

1.         《证明复杂性理论与系统Z》,载《北京市社科联前沿论坛》,201012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证明复杂性》,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第一辑)》,谢地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月;

3.         2009年国内逻辑研究综述》(关兴丽、刘新文),载《中国哲学年鉴2010》,20108月,第121~128页;

4.         《自然逻辑新进展》(刘新文、谢唯彬),载《哲学动态》,2009年第9期;

5.         《范本特姆<逻辑、语言和认知>书介》(高东平、刘新文、郭美云),载《逻辑学研究》,第2卷第1期,2009年春季号;

6.         《论命题与括号》,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

7.         《皮尔士逻辑语义学思想》,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8.         2007年国内逻辑学研究报告》(刘新文、孔红),载《中国哲学年鉴2008》,2008年;

9.         《逻辑之门:作者与译者的对话——范•本特姆教授访谈录》(刘奋荣、刘新文、余俊伟),载《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

10.     《逻辑图:从古典到形式化的发展》,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1.     《皮尔士存在图研究》,载《世界哲学》,2006年第1期;

12.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模态逻辑新观念述评》(刘新文、余俊伟),载《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

13.     《论可能世界的名字》,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14.     An Axiomatic System for Peirces Alpha Graphs, in Common Semantics for Sharing Knowledge: Contributions to ICCS 2005, F. Dau, M.-L. Mugnier, G. Stumme (Ed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Structures, ICCS 2005 Kassel, Germany, July 2005, Kassel University Press, pp. 122~131;

15.     《经典一阶逻辑的希尔伯特型系统》,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6.     《皮尔士思想研究》,载《世界哲学》,2005年第6期;

17.     《文恩图解的理论》(张清宇、刘新文),载《哲学动态》(逻辑学增刊),200412月;

18.     《新版<哲学逻辑手册>的内容结构》,载《哲学动态》,2004年第8期;

19.     《图式逻辑:哲学逻辑的一个新分支》,载《哲学动态》,2004年第7期;

20.     《逻辑图:从古典到形式化的发展》,载《逻辑与认知》(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电子刊物),2004年第2期;

21.     《以广义析舍和存在量词为初始符号的一阶系统》,载《哲学研究》(逻辑学增刊),200312月;

22.     《系统Z的量化扩张及其对话语表现理论的处理》,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20025月;

23.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7期。

 

三、译文/

1.         《模态对应理论》(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 III),〔荷〕约翰•范本特姆/著,张清宇、刘新文/译,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逻辑、语言和认知》(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 II),〔荷〕约翰•范本特姆/著,刘新文、郭美云/等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

3.         《两个格式塔中的模态逻辑》,〔荷〕约翰•范本特姆,载《逻辑、信息和互动》(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卷I),刘奋荣、余俊伟/等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

4.         《安保、界限和广义语义学》,〔荷〕约翰•范本特姆,载《逻辑、信息和互动》(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卷I),刘奋荣、余俊伟/等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

5.         《动态箭号逻辑笔记》,〔荷〕约翰•范本特姆,载《逻辑、信息和互动》(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卷I),刘奋荣、余俊伟/等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

6.         《模态逻辑》,〔新西兰〕MJ•克雷斯韦尔,载《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导丛书》之《哲学逻辑》〔美〕罗•格勃尔/主编,张清宇、陈慕泽/等译,第7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         《非良基集》,〔英〕P•阿克采尔著,译稿,2006年;

8.         《符号逻辑》,〔美〕C.S.皮尔士,译稿;

 

四、其他

1.         《“逻辑之门”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磊、刘新文),载《哲学动态》,2010年第8期;

2.         《应用逻辑的新起点——2009年应用逻辑学术会议综述》(刘邦凡、刘新文),载《哲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3.         《第8次中国逻辑大会》,载《中国哲学年鉴2009》,2009年;

4.         《邹崇理<范畴类型逻辑>书介》,载《中国哲学年鉴2009》,2009年;

5.         《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刘叶涛、刘新文),载《哲学动态》,2009年第3期;

6.         《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暨家龙师70寿辰庆祝会》文集,河北•秦皇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主办,20076月(会议综述《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综述》(张汉生、刘珊珊、宋航)见《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

7.         《“哲学交流与文化融合(澳门2006)”会议综述》(文鑫),载《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

8.         <道义逻辑研究>书介》,载《中国哲学年鉴2006》,哲学研究杂志社,2006年;

9.         《“哥德尔的遗产及哥德尔百年纪念”综述》,载《哲学动态》,2006年第9期;

10.     《热点聚焦:认知逻辑研究》,载《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2005年。

11.     《张清宇》,《名师荟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12.     《王路》,《名师荟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13.     《金岳霖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杜国平、刘新文),载《哲学动态》,2006年第3期;《哲学研究》,2005年增刊;

14.     《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载《哲学动态》,2004年第11期。

15.     张清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报》,2004年第3期。

16.     <弗协调逻辑>书介》,载《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哲学研究杂志社,2005年;

17.     <逻辑学思想史>书介》,载《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哲学研究杂志社,2005年;

18.     《学术动态》,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刘壮虎主编,邹崇理、刘新文编辑,2004年第1期(总第1期),20048月;

19.     《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论文摘要集•会议手册》,20044月。

20.     <逻辑、语言和信息>书介》,载《中国哲学年鉴2003》,哲学研究杂志社,2003年;

21.     《逻辑学新书简介》,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22.     《逻辑是什么?——读王路<逻辑的观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810

 

B、社会兼职

[1]        20104--,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        20096--,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3]        200811--,中国逻辑学会第八届理事会(2008-2012年)理事、副秘书长;

[4]        2006--,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硕士生导师;

[5]        200511--,北京市逻辑学会副秘书长;

[6]        2005--,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7]        2004--20096月,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C参加的学术会议

[1]        20101016-17日,浙江诸暨,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主办,“纪念金岳霖诞辰110周年暨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颁奖大会”;

[2]        2010810-12日,山西大学,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主办,“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报告“葛梯尔例子的逻辑分析”;

[3]        2010522-23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研究室主办,与刘奋荣一起组织“Workshop of A Door to Logic”;

[4]        2009129,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报告“欧拉图的扩展与推理”;

[5]        20091028-30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报告“证明复杂性”,获一等奖;

[6]        20091024-25日,四川大学,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纪念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程序委员会成员、会务工作、主持25日“现代逻辑分会场”第一时段学术报告并在闭幕式上为该分会场作总结报告;

[7]        2009624,清华大学,北京市逻辑学会主办,“北京市逻辑学会青年学者逻辑论坛”第六次活动,报告“多项式模拟”;,

[8]        2009620-21日,北京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主办,“2009应用逻辑研讨会”,报告“应用逻辑纲要”;

[9]        2009611,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报告“自然逻辑”;

[10]    2009425-26日,浙江教育学院,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报告“自然逻辑的一个方案”;

[11]    20094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主办,“逻辑史:往事与随想——暨刘培育研究员70寿辰庆祝会”,报告“现代模态逻辑简史”;

[12]    20081031-113,天津,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第8次中国逻辑大会”,大会报告“图形与逻辑:传统与现代”;第8次中国逻辑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第8次中国逻辑大会暨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

[13]    20081025,清华大学,中国逻辑学会、阿姆斯特丹大学主办,刘奋荣、刘新文、郭美云组织,小型国际学术会议“Workshop on Logic, Language and Cognition”,报告“Reasoning with All-sentenses”;

[14]    20081018开始,与刘奋荣、余俊伟一起组织“北京市逻辑学会青年学者逻辑论坛”(http://www.golori.org/BJForum/);

[15]    2008613-14日,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办,“清华大学2008年博士后三堡学术论坛”,报告“经典命题逻辑的递归枚举”;

[16]    2008421,北京,哲学所主办,“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报告“论命题与括号”,获一等奖;

[17]    20071019-21日,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2007现代逻辑研讨会”,报告“现代模态逻辑简史”;

[18]    20078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逻辑学会、阿姆斯特丹大学主办,刘奋荣、刘新文、余俊伟组织,小型国际学术会议“Workshop of Modal Logic”,报告“Hybridizing Dynamic Arrow Logic”;

[19]    200768-10日,河北秦皇岛,逻辑室、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主办,“现代逻辑与逻辑史”,报告“经典命题逻辑的一个括号记法系统”;

[20]    2007323,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首都师范大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都师范大学奥林匹克写作竞赛暨颁奖仪式(UNESCO/CNU Olympic Writing Competition Award Ceremony)”,评委;

[21]    20061222,北京,逻辑室主办,“张清宇学术报告会”,介绍“模态逻辑与混合逻辑”;

[22]    20061221,北京,哲学所主办,“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报告“混合逻辑研究”,获优秀奖;

[23]    20061119-21日,澳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香港人文哲学会(协办)、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哲学交流与文化融合”,报告“皮尔士逻辑语义学思想”;

[24]    20061014,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北京书生研究中心(主办),组织“青年学者逻辑研修班暨博士论坛”第三次论坛,报告人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Ahti-Veikko Pietarinen博士;

[25]    200673,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北京书生研究中心(主办),组织“青年学者逻辑研修班暨博士论坛”第二次论坛,报告人为郭美云、孔红、张晴、杜国平;

[26]    20065月,与胡义昭一起建立和维护中国逻辑学会官方网站“逻辑中国”:http://www.logic-china.info/

[27]    20051225,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主办),组织“青年学者逻辑研修班暨博士论坛”第一次论坛,报告人为刘奋荣;

[28]    参与组织“青年学者逻辑研修班暨博士论坛”,读书班从20059月开始,每周一次,博士论坛则不定期请一些年轻的逻辑学研究者报告各自的研究情况;

[29]    20058月,参加“金岳霖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会务工作和学术活动,参与编辑本次会议文集作为《哲学研究》2005年增刊出版,并参与撰写本次活动的会议综述“金岳霖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6年第3期,第67~69页;《哲学研究》,2005年增刊,第197~199页);

[30]    20057月,北京昌平,“全国现代逻辑研讨会”,报告“可能世界的名字”;

[31]    20057月,德国卡塞尔大学,“13届概念结构国际会议(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Structures)”,报告“An Axiomatic System for Peirce’s Alpha Graphs”;

[32]    20056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价值与符号:皮尔士哲学中美学术研讨会(Value and Symbol: Sino-America Conference on Peirce)”,报告“An Axiomatic System for Peirce’s Alpha Graphs”;

[33]    2005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报告“Axiomatizing First-order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Structure”;

[34]    200489-12日,参加“中国哲学大会”的会务工作和学术活动,主持810的“学生论坛:逻辑与分析哲学”,并在811的“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分会场报告“存在图与谢夫竖函数”;

[35]    200465,北京市逻辑学会“青年论坛”,报告“图式逻辑——以欧拉图为例”;

[36]    20039-20044月,参加“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以及“中国逻辑学会第一届优秀成果奖”评奖委员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2004425-28日,参加在北京怀柔召开的“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

[37]    200312月,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全国形式逻辑研讨会”,报告“文恩图解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