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民,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之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
联系方式: Email: liusmin@gmail.com
近年出版、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完成课题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著作:
1.《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363千字,独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2008年8月第二次印刷。
2.《宗教与社会——华侨华人宗教、民间信仰与区域宗教文化》,457千字,合著,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1.《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性意涵》,独撰,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2.《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独撰,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
3.《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托马斯•阿奎那与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独撰,载《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期。
4.《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上),独撰,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 《永远的阿奎那:中外托马斯•阿奎那研究回顾与分析》(下),独撰,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独撰,载《哲学动态》2005年第11期。
7.《论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复杂性》,独撰,载《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8.《“和谐”的哲学追问与宗教伦理的当代价值》,独撰,载《哲学门》总第十四集,(2006年第二册)
9.《“我——你”关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独撰,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
10.《傅乐安<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独撰,载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2004年3月。
11.《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独撰,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12.《追问宗教起源的发生学意义》,独撰,载《学术界》2006年第2期。
13.《托马斯•阿奎那意志自由对伦理之善的神圣与世俗共构》,独撰,载《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
14.《亚洲华侨华人宗教特征研究》,独撰,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15.《马里坦“新人道主义”视域中的“存在”论》,独撰,载《东南学术》2006所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6.《宗教学研究的理路与方法论探析》,合撰,第一作者,载《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
17.《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独撰,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
18.《从“至善”的角度看阿奎那对奥古斯丁的补正及与近代启蒙价值的对接》,独撰,载《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9.《自然法:和谐的形上基础与价值指向》,独撰,载《华侨大学学报》2007第第3期。
20.《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探析》,独撰,载刘光耀、杨慧林《神学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月12月。
21.《从自然法的角度看阿奎那的政治学思想》,独撰,载《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3辑,2005年第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22.《托马斯•阿奎那潜能与实现原理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独撰,载《基督教思想评论》2007年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23.《宗教学研究的“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合撰,第二作者,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
24.《现代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出路》,独撰,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0期。
25.《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德并济》,独撰,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
26.《科学研究的“禁区”与“绿色信道”》,独撰,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27.《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独撰,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
28.《论青年科技人才的创造力》,独撰,载《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第6期。
29.《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独撰,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学术会议宣读论文:
1.“Thomas Aquinas Research in
2.“Interpreting Thomas Aquinas: Aspects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y an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quinas Thoughts of Natural law”,2006年7月中美哲学宗教学第12届国际会议,北京。
3.《神哲学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探析》,
4.《从自然法的角度看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学思想》,“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2004年12月,北京。
5.《人存在的自由与神恩之境:对比托马斯•阿奎那与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2005年12月,北京。
6.《“和谐”的形而上学基础与价值指向》,“基督宗教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年12月。
7.《论意志自由在宗教宽容世俗化中的意义》,“基督宗教与公共价值”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北京。
8.《人存在的内在性与超越性——由中世纪基督宗教哲学‘恶是善的缺乏’看人之存在的哲学意义》,“宗教与灾难”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四川大学。
主持课题及获奖:
1.主持中国社科基金课题“托马斯•阿奎那宗教伦理学的人学解读”。
2. 独立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世纪意志自由的神圣与世俗之境”。
3. 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的‘人学’意义”。
4.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解放’视域中的理论对话——马克思主义与新托马斯主义的比较研究”。
5. 独立承担2007福建省高等学校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199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现代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出路”,获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7.独立完成华侨大学课题“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
8.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
9.华侨大学科研优秀奖。
10.河南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
参与课题:
1.参与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西方哲学文献选编(中世纪卷)’的翻译工作。
2.参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段德智教授主持的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翻译工作。
3.参与华侨大学艺术系张志伟教授主持的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海峡西岸石雕艺术文化调查研究”
指导研究生、授课情况:
作为硕士生导师曾指导硕士研究生方向: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授课程:西方哲学史、宗教哲学、西方伦理思想史、中世纪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硕士研究生人数: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