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德顺,1945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任职和兼职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此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任兼职: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暨中国价值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评委,肖前哲学基金奖评委,等等。
曾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
三、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价值与价值观念、当代文化、等。
四、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与译著:
《伟大的认识工具》(北京出版社1981);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007年修订再版);
《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理论》(译自【俄】图加林诺夫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91;
《价值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北京出版社1996);
《公民道德读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北京出版社1999);
《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与孙伟平、孙美堂合作,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2010年修订再版,更名《精神家园》);
《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2004),
《新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道德价值论》(与孙伟平合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路之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走向民主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初探》(法律出版社2011)
主编:
《价值论译丛》(12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991),
《价值学大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人生价值丛书》(11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实践价值丛书》(10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哲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等。
2、论文(部分)
论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范畴(与肖前、郭湛合作)《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
知识论、认识论与全面的反映论 《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3期
论评价认识的对象——价值事实 《哲学研究》 1986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关于哲学主体化趋势的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
从一般唯物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动态》 1988年第12期
《评对实践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别议《哲学研究》 1990年第3期
客观真理一元论新探 《人文杂志》 1990年第3期
毛泽东的价值观——人民主体论初探 《哲学研究》 1993年第6期
谈谈当前的价值观念变革 《前线》 1993年第8期
价值论在中国 《哲学动态》 1993年第11期
“滑坡”与“爬坡”——道德转型期的观念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人的价值与人道主义──从“残疾人的价值”谈起 《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民主的主体性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4年第5期
“价值”与“人的价值”辨析──兼论两种不同的价值思维方式《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兼论价值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基础《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 《南京社会科学》 1996年第1期
传统文化与哲学批判 《江海学刊》 1996年第6期
面向生活实践的逻辑——关于价值和价值观念的理论研究《开放时代》1996年第6期 社会伦理演进中的元道德问题 《学术月刊》 1997年第6期
从“人类中心”到“环境价值”──兼谈一种价值思维的角度和方法《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价值与真理统一的新高度 《哲学研究》 1998年第5期
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 1998年第6期
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史观理解和贯彻《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关于“新中国哲学五十年”的一点思考《教学与研究》1999第10期
体制与素质——关于走出发展困境的一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
论信仰 《前线》2000年第2期、《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 《东南学术》2000年第6期 沉思科技伦理的挑战 《哲学动态》 2000年第10期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光明日报》
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理论探讨》2001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
文化建设中的三种导向(与孙美堂、孙伟平合作)《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
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 《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6期
全球化与多元化——关于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之争的思考《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伟大实践的智慧——邓小平理论的几点哲学启示 《学术研究》2002年第5期
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社会科学辑刊》2003第1期《新华文摘》第5期
法治与“德治”(与余涌合作)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
“文化沙漠化”的预警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急迫(与孙伟平合作)《河北学刊》2003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科自觉和理论志气《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务实以求真——邓小平理论的实践风格 《学术研究》 2004年第7期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哲学动态》 2004年第7期
哲学与治学——在青年哲学论坛上的发言 《东南学术》 2005年第2期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社会和谐与文化和谐 《理论动态》
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原则”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法治文化论纲《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期
国学“热”向何方?《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第2期,《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7期
关于价值和核心价值《学术研究》2007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
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考察传统文化的一个方法问题 《江苏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
哲学的价值新论(与孙伟平合作)《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
论哲学的对象视域(与崔唯航合作)《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
科学、民主、法治:从“五四”到今天 《理论动态》
道德转型的足迹《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0期
关于确立中国法治的主体意识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自立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第6期
怎样看“普世价值”? 《哲学研究》 2011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足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五、获奖情况
以上部分作品曾分别获得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等共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