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通俗读物

【张天行】想想“后来人”

 

作家赵本夫曾到新疆旅行。后来,记者记述他谈起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事:

“他曾走进一个牧民家的帐篷。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夫妻俩带着一儿一女,加上一头奶牛,四口人轮流放这头牛。家里不富裕,用城里人的标准看相当贫寒,可是对素不相识的客人赵本夫,主人拿出了最好的食物,像亲人一样贴心地招待。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他跟着主人走路,行进中吃了一个西瓜,这当然是很舒服的享受。他随手把西瓜皮扔了,主人却把它捡回,精心地扣放在地上。主人解释说,这是沙漠的规矩,留给未来的落难者,兴许就能救一条命。”(赵本夫:“我的小说卖的是血不是水”,《时代邮刊》2015年第9期)

叙述简单平实。尽管主人不富裕,可能没受过多高的教育,但他的行为显现他是有教养的君子。

主人的淳朴善良令我感动,难以释怀,有要与人分享的冲动——事实上,我看后即拉着一位小朋友讲给他听,听罢他忽闪着大眼睛,像是陷入沉思,“班上老师再让我们讲故事,我讲给小朋友们听。”“好啊,他们很可能没有听过,小朋友听后也会感动的,故事有些独特……”

各个民族的人在进化发展中,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成为一个人,都会以善良、仁爱为核心,形成方方面面的规矩——风俗习惯、道德等,一代又一代去践行、丰富。沙漠规矩形成的最直接原因当然是民众千百年间在恶劣自然环境生活而有的领悟、善心的推展,可贵的是这一规矩关注考虑的是别人、陌生人,甚至是饥渴的动物。一块西瓜皮说不定就能拯救一个生命。需要专家研究说明的是,这类规矩如何穿越岁月、经历社会变迁被坚守到现在?其中一定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社会激烈变革或转型时,一些规矩可能被发展或打破,学习形成新的,其中的是非曲直是复杂的。不能否认,有些规矩的破坏,是让人痛心的。比如,千百年来,吃饱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奋斗目标,要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的,食物来之不易,节俭便是规矩,在餐桌上,我们目睹过祖父母辈把掉到桌上的米粒毫不犹豫地捡起送进嘴里,他们也曾谆谆教诲晚辈,要珍惜粮食,浪费是一种罪过。让人叹息的是,随着物质的丰饶,奢侈浪费不断在城乡蔓延,餐桌上节俭的规矩在一些人那里被打破了,在大小饭店、学校食堂,都不难见到饕餮后剩余的食物,其中有缺少监督制约的公款的大吃大喝,也有富裕起来的个人浪费,一盘饭菜尝了一口,也许不那么可口便随手丢弃……古老的诗教“粒粒皆辛苦”被抛掷到云霄天外。据报道,我国每年仅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想到我国还有上千万人在贫困线上挣扎,为每天的吃喝奔波发愁,不能不让人痛惜。

在一定意义上说,对食物的珍惜程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现在许多人包括一些有权者、富人浪费严重,对食物都不珍惜,其他方面的浪费挥霍可能更肆无忌惮了。几年前,在聚会中,听朋友讲,一位大公司经理在郊区买了一处别墅,令人惊奇的是拿到钥匙就推倒了房子,原来他只是看上那块地方,对房子不满意,要重新设计修建,新建的房子用了很多外国建材。听罢,我暗暗感叹,这真应了那句“有钱就是任性”,为了个人享乐或虚荣,如此的折腾、挥霍金钱财富,造成多少污染浪费?

无可讳言,太多良善规矩被打破使世界有“沙漠化”的严重危险:环境污染、道德危机、信仰危机、贫富差距严重、享乐主义流行……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就像一个垃圾场。

人们就像虫子一样,你争我抢。

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饿死没粮……”

二十多年前,摇滚青年何勇的奋力呐喊好像还在天空回荡,真实有力!一些人贪婪地追逐金钱、财富、权力,占有、享乐,他们奉行的是另一套价值观,“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为了永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该停下贪婪追逐的脚步,看看我们的处境——雾霾笼罩、食品安全难保……想想别的族群,想想“后来人”——子孙后代的命运,我们能否被唤醒或深深地震撼?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

别忘了喂鸽子。

当你与人争斗时想想别人,

别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

……

当你入睡点数星辰的时候想想别人,

还有人没有地方睡觉。

……

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

想想你自己,然后说:

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达维什:“想想别人”)

沿着良知的指引,坚守祖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善良规矩,形成应对新挑战的规矩,一点一滴去行动,才能有力地阻止世界的“沙漠化”,守护好人类的“绿洲”,人类也才有久远光明的未来。

前些年拍摄的电影《天下无贼》,根据赵本夫的小说改编,我看过。很遗憾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私见以为,前面他的经历故事,略加敷陈朴素写出,一定会有感人的力量。在境界上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悯农”可能还要高些。为什么?后者描述农民劳作的辛苦,告诫人们粮食来之不易,扩展些,要惜物;而前者除了惜物,更体现了绵绵的仁爱之情!作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呼唤这种情感,这是推动世界朝着美好方向发展的支撑点之一,需要不断地去呼唤、去强化。

(原载《东方早报(上海)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