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叶峰】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

表征内容理论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的目的是要说明,一个内在表征与它所表示的外部对象之间的意向性关系(或称表示关系)是什么。意向性被认为是心灵现象的特有属性。它指的是,心灵中的内在表征可以表示某些外部对象。比如,一个心灵中的概念可以表示一个或一类外部事物。两个物理对象之间似乎不存在这种意向性关系。比如,只是通过心灵的理解,一个打印在纸上的墨迹才成为文字符号,才能表示(即指称)某物。墨迹自己不会指称任何事物。但是,当前很多哲学家持有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心灵原则上可归约为大脑的功能等这些自然主义(或称物理主义)信念。这样,意向性关系也只能是物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即大脑与环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这些自然主义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作为大脑与环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意向性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它如何能在自然界中产生?自然化的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用一些自然化的条件,即用普通自然科学中的词汇,但不用“指称”、“意指”、“表示”等等这些预设了心灵特有的意向性能力的词汇,来描述与确定大脑与环境中的事物之间的这种意向性关系。这么做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于意向性关系的一个有别于其他的物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特征,即错误表示的可能性。比如,物理对象之间的最普通的关系之一是因果关系,如火导致烟。自然因果关系无所谓错误:如果一个结果不是由某种原因引起,它不会依旧“意指”那个原因。如果烟不是由于火引起的,它本身不会依旧“意指”火。但是,看见远处的一匹马,有可能导致关于牛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大脑)中显现,但关于牛的内在表征表示的是牛,而不是马。换句话说,一个内在表征似乎能够超越自然因果联系而“意指”某些外部对象。因此一些哲学家认为,意向性是心灵的特有属性,不是自然事物的属性,并进一步认为自然主义是错误的。自然化的表征内容理论则相反,希望能够在自然主义的观念下解释意向性是什么。

除了错误表示如何可能这一基本问题,自然化的表征内容理论还要解决一些学者们在尝试各种形式的表征内容理论时发现的问题,包括孪生地球问题,“沼泽人”问题,不确定性问题,空概念问题,弗雷格问题,概念演变问题,析取内容问题等等。

最近20年来,哲学家德雷特斯基(Dretske1986)、福多(Fodor,1990)、米利肯(Millikan2004)、帕皮诺(Papineau1993)、普林兹(Prinz2002)等分别提出了几种较有影响的表征内容理论,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重要的难点。(1)被相当广泛地接受的所谓“因果—历史条件”未能更细致、更准确地分析历史与环境在决定概念的表示对象时所起的真正作用。因而,需要对所谓“沼泽人”问题做更准确的澄清:一方面要说明,如我们的直观所认为的,“沼泽人”同样有概念、信念、欲望等等;另一方面要说明,“沼泽人”的内在表征与普通人的内在表征的真正差异所在。这是依赖于“因果—历史条件”理论的一个根本性缺陷。(2)帕皮诺(2003)和普赖斯(Price1998)对功能不确定性问题的回应或包含循环论证,即预设了意向性关系,或不适用于内在表征。(3)福多的表征内容理论中的“非对称依赖性”包含了循环,即对意向性关系的预设。这一点已被一些学者指出。但菲什(Fish2000)对“非对称依赖性”的进一步阐述依旧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这种不可避免的循环,来源于福多的概念原子论,而且这种隐含的循环,使人产生了概念原子论可以解决概念理论中的复杂问题的幻觉。(4)米利肯(2004)与帕皮诺(1993)对“有用的错误信念”问题的回应也是基于循环论证。其中的后三个方面,构成了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解释意向性关系时无法回避的循环性。

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理论没有抓住表征内容理论的正确出发点,即从内在表征的内在结构出发,说明我们的心灵机制如何解释内在表征的结构性成分,使其与我们身体所处的环境相联系,以此实现意向性关系。由此可以提出一种“结构性的表征理论”:将内在表征的最基本成分假设为某种像通常所说的知觉印象的内在图画;一个内在图画不仅仅反映外在事物的感觉性质,它还能表示外在事物及事件的四维时空结构,以及外在事物相对于内在图画的寄生身体的时空位置。它回答了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问题。

http: //www.phil.pku.edu.cn/cllc/people/fengye/index.html,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