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万资姿】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论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界、学术界都在积极回顾并认真总结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经验和教训。如果以“人”为基点透视60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从人的“空场”到“谈人色变”,从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到人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人”的研究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并记录着新中国60年成长与发展的伟大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从人、人道主义、人的异化问题的理论复苏到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可以说,当代中国,人及其发展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更是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亮点与核心。

一、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提出

众所周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理论界对此已经进行了长期而颇有成效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地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理念。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可见,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范式转换,这既是理论研究深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就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指标,开展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当然,该研究不再只是进行理论论证,而是要在调查、统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让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回归实践、现实生活,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从而为全面监控、评价和预测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程度,尽早发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衡量标准和决策依据。

二、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诚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向来都是“人”的研究与“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与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直接相关的理论资源莫过于国内外已有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这是我们的研究起点。

事实上,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从官方到民间,评价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国家和社会进步,都有一系列相关的参照指标和衡量标准。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第一份《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HDR),其中首次提出“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HD)这一概念,并在随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公布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用以衡量各国人类发展的状况,包括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尽管人类发展指数已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但它只是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而未能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图景,因此有专家指出,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完善的指标体系。就国内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参考英格尔斯提出的十个现代化指标,形成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结构指数、经济与科教发展指数、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环保、法制及治安五个子系统。这些指标系统主要聚焦并反映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包含了对当代中国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一些方面最低应达到的目标要求,也涉及了当代中国每个人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的满足及其相关条件的基础发展目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和中心目标,这一指标体系是积极可行的,但如果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来看,仅以此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现实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还不是完全适用的,因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来说,它还有一些没有更多涉及、但十分重要的内容,如经济发展给每个人提供的发展机会、选择自由以及个人多方面需要得以满足的目标,还必须有在各个方面反映每个人水平的差别或反映社会公平的指标:政治发展、精神发展、潜能和能力全面发展、人际和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目标,等等。

此外,我们还有可以参考、借鉴国内外其它相关指标,如美国社会卫生组织提出的ASHA指标(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Index)、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提出的PQLI指标(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联合国千年峰会上达成的千年发展目标、英国有关研究机构提出的国内发展指数(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MDP)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的社会进步指数(Index of Social Progress)、以及衡量主观幸福(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幸福指数,等等。

总之,基于国内外已有相关指标体系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既要看到现有研究的优势和长处,又不能忽视其不足与局限,既要积极汲取和借鉴近年国际社会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最新成果,又要认真分析并指明这些指标尚没有侧重反映的方面。总体而言,目前直接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不多,结合我国实际开展的具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了。因此,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三、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依据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研读经典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处身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马克思所目睹并感受到的是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马克思所祈盼的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诚然,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描述和规定,但是,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全面发展就意味着人要“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等” 。而且,“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种自由发展,既意味着个人享有的“机会”,又涉及个人选择的“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增加民众的享有机会、“不断扩大民众的各种选择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人类能力的全面、充分发展,更意味着人的能力、机会、选择等的自由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是本研究的现实依据。“就象人无法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我们不能在思维中或从人的世界之外和超于世界之上去观察人的全面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开展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我们发现,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能否最终实现或者在什么程度实现,这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主体条件等各项目标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各项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化、现实化,也是评价后者的参照系。实际上,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建构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有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过程,即首先确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然后据此推出子目标或分目标,最后提出描述、刻画或表达目标的具体发展指标。目标与指标之间严格的逻辑统一性要求任何特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指标都必须同一定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相联系。可见,建构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关键要素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确定。

四、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从总体思路来看,本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总目标,结合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实证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相关统计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

从基本框架的设计来看,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是制定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出发点,也是设计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着眼于‘类’的发展来考察人的发展,至多只能得到一种抽象进步或进化的观念;着眼于个人考察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曲折和坎坷、丰富性和复杂性,才能真正进入考察者的视野。” 因此,从个体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依据出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三个层次(外在条件、内在素质、主观幸福)、九个子目标设计人的全面发展指标,具体子目标包括:

1、物质条件。物质生产既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的发展程度的基本表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与动物相揖别、衡量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标准和条件。

2、社会条件。人是社会存在物,人只有在与他人尽可能丰富的社会联系中、在活动领域的不断拓展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发掘和开显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实现人的发展。

3、政治条件。参与公共生活以及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民主、文明程度的指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4、文化条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尽管物质条件、社会条件与政治条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所生活的世界也是一个文化的世界,因此,人的文化生活也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环境条件。人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态环境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系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之一。

6、能力全面。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人的一切能力的全面、充分发展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7、机会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但是在具有基本相同的能力的条件下,机会平等与否直接制约并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

8、选择自由。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扩大民众自由选择的过程。

9、主观幸福感受。人是有意识的生命主体,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表现最终都要由人自身来评判。这种评判,一般直接表现为人对客观发展的主观幸福感受,或者表现为人类对发展需求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如果人类的发展离开了人类自身的评判,无所谓好与坏、善与恶的话,我们不仅无法判断人的发展的现实状况,而且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即以一个人的房间数“代替了他对自己住房的满意感,职业地位成了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自我表现感的指示器,而地区犯罪水平则取代恶人们的无保障感。” 因而,人的全面发展指标就不能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子指标,即主观幸福感受。

如上所述,如果1-4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评价指标,5-8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素质评价指标的话,那么,最后一个即第9个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评价指标。这一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反映出:人的全面发展既同人们生活的现实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与人的能力、机会与选择等内在素质以及人的主观幸福感受不可分割。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结语

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是以“人”为中心的指标体系。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又包括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挥。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又要受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制约,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人的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性的伟大工程,而不是一人力所能及的,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当然,本文的讨论还只是粗线条的,只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请学界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来源:人民网。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