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2017哲学争论热点

 

2017年,哲学界对现时代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关于《资本论》及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人工智能和共享经济的探讨尤为热烈。

《资本论》理论性质之争

近年来,哲学界普遍认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一部哲学著作。在如何体现其哲学性上,王南湜认为,不能把《资本论》作卢卡奇式的“社会本体论”解读,应在总体历史解释学与抽象的精确科学之间对其作近康德阐释(《“历史科学”的两种模式——〈资本论〉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福建论坛》2017年第7期)。仰海峰认为,《资本论》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单运用,也不是所谓的劳动辩证法,更不是结构主义的多元决定论,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构型的批判。资本逻辑导致现代社会形式化、结构化,社会意识表现为拜物教意识(《〈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批判》,《哲学动态》2017年第8期)。郗戈从现代学科发展角度提出,马克思处于经济学与哲学在现代分化后重新趋于整合的发展阶段,《资本论》开创了一种综合经济学与哲学的“新哲学”形态(《〈资本论〉中经济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思想史考察》,《哲学研究》2017年第3期)。同时,高超对当前《资本论》泛哲学化阐释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资本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是一部典型的科学作品,我们要在合理的界限内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略论对〈资本论〉的越界阐释》,《哲学研究》2017年第8期)。

《资本论》思想渊源及与其他经典著作关系再审视

白刚认为,《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通过汲取“概念辩证法”的“合理形式”和“实证辩证法”的“现实内容”,实现对德国观念论和古典经济学的双重批判和超越,揭示出构建“新社会”的可能性(《辩证法的历险——从“德国观念论”到〈资本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5期)。孙乐强指出,作为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圣经”的“机器论片断”只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一个过渡环节,只有在《资本论》中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学说,准确揭示一般智力与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解剖(《超越“机器论片断”:〈资本论〉哲学意义的再审视》,《学术月刊》2017年第5期)。周嘉昕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演变说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差异性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之间——重读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理论 “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2期)。黄志军从“信用”视角考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关系,信用从人格的货币化发展到货币的人格化,使人陷入更深层次和更系统性的非人化 (《论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从马克思到希法亭》,《哲学动态》2017年第4期)。

《资本论》基本问题及意义探讨

王庆丰通过解读 《资本论》,提出“资本形而上学的三副面孔”。作为主体形而上学,个人受资本抽象的统治;作为欲望形而上学,人类的物质欲望放大到极致;作为权力形而上学,资本成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支配一切的权力

(《资本形而上学的三副面孔》,《哲学动态》2017年第8期)。孙亮引入开放马克思主义代表霍洛威的观点,认为《资本论》的起点不是商品,而是财富。无论对《资本论》第一句话的文法学分析,还是从形式批判中蕴含的“相反方向”,都应该以财富为起点(《形式批判”与“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约翰·霍洛威对〈资本论〉起点的重构及其政治效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杨淑静认为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分工为出发点,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他们没有窥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异质性,只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商品逐步揭示出人的存在秘密。

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前沿哲学反思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吴冠军提出“后人类纪”概念。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夏莹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但它依然建基于经验论框架,人工智能无法真正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对于人工智能这种技术趋势,段伟文提出“伦理嵌入”以防范科技风险。人工智能体是一种“拟主体”,问题在于如何用代码编写的算法使人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伦理规范得以嵌入到各种智能体中,使其遵守道德规范并具有自主伦理抉择能力。(《人工智能的道德代码与伦理嵌入》,《光明日报》201794日)。

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是近来年广受关注的“新风口”,哲学界对其保持着冷静思考,把目光投向这种新经济发展方式能否构成对资本逻辑的根本性超越。夏莹认为,共享经济只是依赖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一种新的资本运行模式,其存在是对过剩资本的消化,这恰恰符合经典资本主义批判之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论断。共享经济不仅没有带来对沉淀资源的循环利用,反而产生更多资源的浪费性生产 (《论共享经济的 “资本主义”属性及其内在矛盾》,《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蓝江提出数字资本是继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的第三种资本形态,经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重构的人类生活,并没有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只是从物化的异化变成数字化的异化,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需引入数字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异化与一般数据: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序曲》,《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