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11期:大卫·哈维主讲“视觉化的资本:《资本论》解读”

201751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协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11期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术大师讲堂”2017年第4期在人文楼高精尖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亦译作戴维·哈维)教授作了主题为“视觉化的资本:《资本论》解读”的精彩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郗戈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赵玉兰副教授担任学术翻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衍社教授、张云飞教授、张晓萌副教授、庄忠正老师、张智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琼编辑、北京出版社李易明编辑、董雷编辑,以及来自校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地理学、文学等学科的教师、研究生等共计两百余人参加了讲座,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讲座伊始,郝立新教授赞扬哈维教授热衷学术、笔耕不辍的精神不愧为当代学术界的楷模,并且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隆重聘请大卫•哈维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许勤华副处长向哈维教授颁发了“国际学术大师讲堂”荣誉证书。据悉,哈维教授是第三位荣膺该证书的国际学者。

哈维教授指出,对《资本论》的解读需要从总体的、宏观的、有机的视角出发,尽可能地将马克思思想原像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某些看似外围的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一当代语境。

第一、从总体的、宏观的、有机的视角看待资本。哈维教授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它将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资本化等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持续性、不断发展的资本运动。通过与“水循环”这一地理现象的类比,哈维教授形象化地、整体性地透视和分析了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的各具体形式以及相互转化。哈维教授极其反对将《资本论》三卷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做法,他认为对于《资本论》以及资本规律的总体性把握,必须依靠整体性的逻辑和宏观有机的视角来实现。

第二、资本是有内在动力的、不断上升的“螺旋”。哈维教授指出,尽管资本循环可以借助水循环的模式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实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循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整个资本循环体系是一个速率不断以几何级数倍增的、全方位向外扩张渗透的、动态发展的体系;另一方面,资本循环有着自身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在《资本论》的不同卷次中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例如,在《资本论》第一卷表现为私人资本的盈利动机,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表现为价值实现的需求条件,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表现为债务金融因素。

第三、关注外围因素对于资本研究的重要性。哈维教授指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循环是处于一定的背景和情境之下的运动过程,这些背景、情境的意义需要我们格外关注。他认为,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只是偶尔谈及而未详尽探讨空间、方位、自然等范畴,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人化自然提供的免费物、人性的塑造、需要的创造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由于马克思本人更多地关注资本的运动规律,导致研究者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资本的核心运动过程上,对资本所依赖的背景条件等因素关注较少。然而实际上,这些看似外围的因素同样关乎资本的运作,甚至在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哈维教授还指出,自己更倾向于用“反资本主义者”而非“社会主义者”来自我定位,他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概念由于更强调核心要素而容易忽略边缘或外围因素,用“反资本主义”概念更能关注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容易忽略的部分。

第四、关注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哈维教授指出,在资本的强力影响之下,近三四十年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与渗透变得愈加广泛而深刻。资本的疯狂扩张与不断增值的本性使全球几乎每一空间、每一时刻、每一阶层都陷入到资本逻辑的暴力侵占、严酷统治与残酷剥削之中。哈维教授进而还提出了“剥夺性积累”、“国家-金融”节等概念,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及其深远影响、对资本引擎的隐蔽的运作方式作了进一步的深刻揭示。

最后,哈维教授认为,在解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事实、表象或结论上,而应当深刻地分析其过程和机制,结合当代的现实语境,探求其背后深层的规律与本质,用尽可能形象化的方式,将马克思的思想原貌呈现出来。

在整场讲座中,哈维教授视野宏阔、见解独到,叙述有条不紊,分析鞭辟入里,不仅以水循环模式类比资本的循环模式,形象化地揭示了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且结合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历史,对《资本论》进行了当代性的阐释,为我们提供了一场思想盛宴。

在评议环节,张秀琴教授认为,哈维教授的讲座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极富启发性。从“水循环”这一地理学视角切入,“图绘”资本循环的总过程,既形象阐明了资本的运动规律,又创新了《资本论》解读的叙述方式和话语构架,既从理论上赋予了《资本论》的辩证法以一种“非黑格尔式”的解读,又于现实中深刻洞见了资本在当代的全球扩张,富于创新性和启发性。郗戈副教授认为,哈维教授对《资本论》所作的形象化阐释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总体性、拓展性与当代性。以水循环和自带驱动力的螺旋式上升运动作类比,概括阐释资本总体运动的进程和特点,体现出一种总体性的研究视角;对“国家-金融”节、空间修复、人性的形塑、需要的制造等方面的分析,事实上是把马克思曾经构想但未能实现的“六册计划”中需渐次执行的内容(土地所有权、国家、世界市场等)共时化地纳入《资本论》的阐释框架中,体现出一种拓展性的理论视域;将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与传播作为阐释《资本论》的当代语境,体现出强烈的的现实关怀。

在交流对话环节,郗戈副教授、孙宗伟老师,以及在场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围绕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枢纽、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逻辑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现代国家在资本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等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发展等问题与哈维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讲座在一片活泼、开放、融洽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