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单继刚】学者们的稻草人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中有一个是“稻草人谬误”:把他人的观点A扭曲为不相干观点B,相当于树立一个稻草人,然后对B进行攻击。

咣当君会想,如果是对B进行保卫呢?保卫稻草人是不是也属于一种“稻草人谬误”呢?

在咣当君看来,无论是攻击还是保卫,都以稻草人的存在为前提。随着稻草人的出现,“稻草人谬误”已经形成。

“稻草人”比喻“不相干的观点”。无论这些观点是被有意扭曲而成还是无意扭曲而成,也无论这些被扭曲的观点本身是正确还是错误,总之,它们都属于“不相干的观点”。

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有多少时刻是在摆弄稻草人?也就是说,在反驳或捍卫那些据称、据认为是本尊但实际与本尊无关的观点?

别的专业领域咱不敢乱讲,就咱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专业领域,略说几句。正如相声舞台上逗哏的老拿捧哏的开涮一样,受伤的总是自己的同行。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开篇写道:“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两千一百三十五页,其中第一卷是马氏生存时刊行的,第二、第三卷是马氏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行的。这第一卷和第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矛盾的地方,马氏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一层越发难解了。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行的还有很多,拼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这位德国人可能这样假定: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至少应该把马克思的书读一遍吧。马克思的著作太多了,将来还会增加,读一遍要花很长时间,况且难懂,还有矛盾的地方,要弄明白,恐怕还得多读几遍才行。这个德国人算了一下,大概到50岁的时候,能把马克思主义了解个大概就不错了。

今年恰逢《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100周年。一百年来,关于马克思著作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卷帙浩繁”,但也早已深耕无数遍;尽管“学理深晦”,该出现的解释范式也差不多都出现了。因此,在今日,如果一个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她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那就未必是欺人之谈了。

但是,围绕马克思著作产生的争论,感觉好像一点也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何也?咣当君以为,根本原因也许在于,稻草人太多了!学者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或借鉴他人的看法树立起稻草人BCDE……在互相讨论中,又衍生出FGHIJKLMN……气得马克思在云端胡子都翘起来:“我的观点明明是A,唉,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稻草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只要在理解,那就总免不了误解。一定数量稻草人的存在是合理现象。但泛滥了,就不合理了。

总地来说,中国学者比德国学者制造的稻草人更多。这是因为,他们理解的本体论条件或理解的前结构,如语言、逻辑、文化、传统、世界观等,距离马克思更远一些。咣当君这里并不是说中国学者一定比不上德国学者,而是说,中国学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需要跨越更多的障碍,才能达到和德国学者差不多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大致的理解,不幸的是,很少中国学者愿意以及能够这样做。

(来源:哲学家的客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