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却咏梅】怎样应对学术论文首发国际竞争——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举行

以“新时代、新思路、新发展——开创中国学术期刊新纪元”为主题的“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生物物理学家王志珍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院士、表面物理学家王鼎盛院士以及100多个期刊出版专家,与全国8000多位学术期刊工作者在线上线下热烈而深入地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战略。

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研制的“2016年度中国学术文献大数据研究”的20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是学术文献产出和出版大国,也是学术文献使用大国,且中国学术期刊对我国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35个“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CI已经达到WOS收录期刊的平均水平以上,但Top5%科技期刊CI约为SCI收录的Top5%期刊平均值的10%,人文社科平均约为SSCITop5%期刊平均值的2%,表明中国总体上距学术影响力强国、学术期刊出版强国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国学术论文大量投往国外期刊发表,表明中国学术期刊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我国的学术创新水平,并对中国学术期刊和中国学术文化话语权构成严峻挑战。

此次论坛的焦点之一是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学术论文首发国际竞争。王志珍、朱邦芬认为,对学者而言,原创论文的及时发表最为重要,发表是硬道理,并非所有中国学者都想把论文投到国外;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周期过长、语言单一是导致论文外流的两个关键因素,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平台优势争夺原创论文的首发权;中国学术期刊要加强学术引领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善于发现、快速发表我国具有独创性的先进成果。

另外,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王鼎盛认为,要扭转学术论文严重外流趋势,提高中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必须尽快改变我国学术评价的形式化倾向,不能再继续简单地以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和论文质量,我国应当尽快建立自己的学术评价标准。在王志珍看来,学术文献的评价不能简单用期刊的评价指标,应当以定性评价为主。朱邦芬认为,单纯的影响因子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至少还要包括CI和被引半衰期。

此次论坛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却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